close

▲小朋友怎麼這麼愛吃麥當當阿?怎麼都吃不膩耶!


三胞胎打從一出生開始,我和四千金爸就決定不要讓她們有先後大小之分。

因為我很深刻的記得電視上的雙胞胎藝人曾說過:『如果能重頭來一次,他不要成為弟弟。』

畢竟出生只相差一分鐘,誰會甘願的一生中都要叫別人哥哥,成為雙胞胎中的弟弟。

其實我蠻認同這樣的不平之鳴,何況哥哥姊姊弟弟妹妹只是個關係代名詞,用名字互相稱呼就足夠了。

因此從小我們就喚她們為芫芫、芹芹、阿妹(阿妹是鄰居給芸芸的小名,因為好聽就延用至今)。

她們會說話後也學著叫對方芫芫、芹芹、阿妹。

 

雖然身旁的大人都清楚知道誰先出生誰後出生,但一直都沒給她們排序的概念。

所以她們只知道彼此的名字,但沒有姊姊妹妹之分,而大姊姍姍才是她們的姊姊。

雖然她們除了名字,她們也有數字代號,芫芫是1、芹芹是2、芸芸是3。

當然她們並不知道123其實帶有前後順序的觀念。

直到滿三歲的她們除了會數數外,還會正確的算出物體個數,才開始有了些疑惑:

為什麼我是1她是2?為什麼我是3她是1?....

 

除了名稱無長幼字眼外,我們對待她們的態度也是一視同仁、非常公平。

東西平均分成三份(若姊姊加入,就分成四份)。

故事書、玩具採先拿先玩,誰玩誰收拾,洗澡先後由猜拳決定等。

並不會因為誰比較大,就要多擔待些、多犧牲或多分一點...

三人相處的模式也因此建立在平等、互助和競爭的良性互動之中。

 

這陣子身旁的大人們開始告訴她們:姍姍是大姊、芫芫是二姊、芹芹是三姊,而芸芸是小妹。

芸芸一聽到自己是個『妹』,而且大家都是『姊』字輩只有她是妹時,馬上嚎啕大哭了起來。

因為她不要當妹妹,當成了妹妹就似乎矮了別人一截。

看到她梨花帶淚的滴下傷心的眼淚,覺得真是不忍,因此大人們也不再提這樣的稱謂了。

 

倒是最近她們會用『小妹妹』來調侃不乖的行為。

舉例來說:

我們很早就訓練四千金要坐在自己專屬的椅子自己用餐,

但有時鄰居看不下吃飯太慢的幾位而幫忙餵飯時,

其他自己吃飯的人(通常是姍和芸)就會稱呼被餵飯的人(通常是芫和芹)是『張君亞小妹妹』。

(小妹妹是重點,張君亞只是因為廣告上常聽到這樣的名稱而加上去的)

 

她們也常用『小妹妹』代替愛哭、不聽話的時候。

像她們起床通常魚貫排隊去上廁所時,若有人耍賴插隊,或是沒跟上隊伍,落單而哭泣時。

她們便會稱這人愛哭是『小妹妹』。

 

最近她們已很清楚大中小的比較觀念,雖然不接受自己是『小妹妹』,

但是若改名稱為『中姊姊』或『小姊姊』,她們可是很樂意被這樣叫的。

鄰居剛生了個可愛的小娃娃,名叫小珍珠,她們每天總要圍繞她身邊看她睡覺、洗澡、喝奶。

我猜原因除了她們很喜歡小寶寶外,她們待在旁邊能幫東幫西的像個小姊姊一樣,很有成就感。

 

雖然我們沒給三胞胎長幼的制式稱謂,但其實很多有興趣的路人總會問她們誰大誰小。

(總有人有這樣的謬思:先生出來的就會比較高比較胖!真是非常不合邏輯的推論。)

未來一定有更多這樣的問題陪伴著她們成長,希望這不會帶給她們太多困擾,都能淡然處之。

 

延伸閱讀:

《解惑篇》養育三胞胎常被問的問題

誰是誰呀?(0.1ys)

ivr
ivr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nsod2020 的頭像
    mnsod2020

    家有四千金三胞胎

    mnsod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5) 人氣()